• 福安百年茶叶世家的世界级名茶“坦洋工夫”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4-07-05 来源:中国茶网 【字号: 】 浏览

    中国茶叶界,毕竟还有很多老字号接续缘,保持着旺盛的生机。至于,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得新形势下的中国茶可以更上一层台阶,那就需要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好生研究和对待了。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老字号的茶庄茶馆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技术传承没有丢,创业精神依然很健康。拥有茶园30万亩,并赢得“中国茶叶之乡”美誉的福安市,似乎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的茶叶品牌。而另一方面,在上世纪初便与贵州茅台酒同夺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奠定世界级名茶地位的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却几经沉浮。直面产业尴尬,福安踏上了重振“坦洋工夫”百年品牌的复兴之旅。

    本文通过讲述“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福安社口坦洋村,一个平凡茶叶世家与“坦洋工夫”割舍不断的悲欢故事,穿越百年风云,探究“坦洋工夫”发展的沉浮历史,以及世代福安茶人对“坦洋工夫”那份亘古不变的执着与梦想。

    春暖花开日,茶叶飘香时

    四月的坦洋村,绿的是一畦畦娇嫩齐整的茶园,红的则是家家户户烘制的“坦洋工夫”。就在这茶香弥漫的村落里,吴氏茶叶世家繁衍生息,与“坦洋工夫”结下了不解情缘。茶兴,则家族兴;茶落,则家道落。百年兴衰荣辱,世纪风云变幻,吴氏茶人揽尽沧桑,演绎着一桩桩与茶有关的悲欢故事,抒写着一份份对“坦洋工夫”不变的执着与梦想。

    鼎盛:木桶装茶银,满街叮当响

    “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上街过下街,新衣断线头,白银用斗量,船泊清凤桥。”十九世纪初,在民谣朗朗传唱“坦洋工夫”好光景的年代,世代务农的吴氏家族从谷岭(今晓阳镇岭下村)迁居坦洋经营茶庄,开始了吴氏家族与茶结缘的故事。

    吴步云是那一代茶人的佼佼者,其为人宽厚,机敏过人,奔走闽粤,与洋人做茶叶生意,船装舶运,贩茶巨万,“不数年大获奇赢”。

    1903年,年仅20岁的吴庭元继承父亲吴步升、伯父吴步云的茶叶生意,打出“元记茶行”商号,精制“坦洋工夫”红茶。趁着火红茶市,“元记茶行”迅速崛起。拥有铺面36间,伙计百余人;茶山4座,精制茶厂1家,拣茶工、制茶师傅两三百人,年产精制“坦洋工夫”2000余件、200多吨,远销英国、俄国等地。吴庭元还在福州开设茶栈,挂英国人的牌照,专门接洽洋行和外商,并用自己的画像注册元记”商标。每件出自“元记茶行”的茶叶中,都会放置一张注有中英两种文字的“元记”商标,随着“坦洋工夫”远涉重洋飘香海外。

    讲述着祖父的辉煌茶事,吴庭元的孙子、71岁的吴润泉老人双眼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当年与外商做生意,茶行采用先付银元后给茶叶的办法。每年二月初二刚过,吴庭元便赶往福州茶栈,向交易商家收取茶银定金,每千块银元装一桶,经水路运回村里,春末秋后再给外商发去一船船茶叶。几十担茶银首次运回时,坦洋沸腾了,人山人海争睹这一风光场面。白晃晃的一桶桶银元挑进吴家大宅,吴庭元的老母亲还以为儿子哪里劫得的不义之财,霎时吓晕过去。

    靠着炙手可热的“坦洋工夫”,吴庭元成为当时全省有名的茶叶巨商。飞檐俏壁、雕樑画栋,如今依旧保留完好的吴家大院,昔日繁华可见一斑。据吴润泉回忆,当年祖父还在大院旁建起一幢两层高小洋楼,专门用于接待茶商。有一年,一位俄国茶商在祖父的陪同下,从福州来到坦洋考察。坦洋茶叶出名但地盘小,为给洋人留下好印象,吴庭元就将客人安排进了小洋楼,并让翻译陪着只在楼里、院里闲逛,自己则以“生意忙走不开”为由躲得远远的。直到三四天后,洋人要走了才露面,带着洋人在繁盛的茶行街上走了一遭,并打起了诳语:“这里只是坦洋的前街,你匆匆赶着要走,后街我就不带你去了。”一番话,说得洋人将信将疑。斗转星移,精明的吴庭元与洋人的这段趣事,至今还流传在坦洋的寻常巷陌里。而他的女儿与当时民国时期的福安县长高诚学结为连理,写下了吴家大院外另一个传奇。

    “‘坦洋工夫’的鼎盛,成就了祖父辉煌显赫的一生。”坐在祖宅老屋里,品着刚刚制作的“坦洋工夫”,吴润泉老人满脸自豪,他甚至做出大胆的推测:按照祖父那时的经营规模和实力,当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坦洋工夫”红茶,说不准就出自“元记茶行”!

    没落:老字号轰然“倒”下

    民国二十三年以后,战事连连,“坦洋工夫”日渐冷落,“元记茶行”和吴氏家族踉踉跄跄一路前行。民国二十三年,位于坦洋上街桥头的“元记茶行”被焚为灰烬。大火的背后,吴润泉老人说出了一段深藏多年、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一年,遭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一支队伍撤退至偏僻的晓阳芋元坪一带。为补给队伍渡过难关,队员来到坦洋寻求帮助,一个大户人家却断然拒绝。夜深时分,被激怒的队员在上街桥畔燃起大火欲烧掉这家人的房子,扫扫地主家的威风。没想到这家人的宅子墙高土厚,火没烧进去,反引燃了毗邻的“元记茶行”。熊熊大火从是夜起,第二天整整烧了一天,“元记茶行”面目全非,财物尽毁。

    吴庭元与这支队伍的首领早年就有过交往,还曾冒险为其秘密提供过枪支弹药。得知这场大火后,这位首领差人送来了亲笔书信,称:“你的茶行被我军误烧,待日后双倍价格补偿。”吴润泉清楚地记得,信上不仅有首领的签名,还盖有队伍组织的四方大印。这封书信夹藏在古医书里,一直由他的父亲保管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除“四旧”,古医书被红卫兵抄走烧毁。就这样,珍贵的信件连同被误烧的“元记茶行”,远远地湮没在了历史长河里。

    茶行毁了,吴氏家族元气大伤,陷入困境

    “吴老,这些钱不多,您先拿着,等来年茶银发放时再还吧。”吴庭元来到村里瓦匠家订购瓦片重建茶行时,这位瓦匠却给他捧来一把银元。翌年,移到上街中段,“元记茶行”拔地而起,重新开张。村里也从此留下了“赓俞(吴庭元的字)订瓦,反收订金”的佳话。

    “元记茶行”浴火重生,可好景不长,蔓延的抗日战火,将茶行又一次推到了悬崖边缘。通往欧美、东南亚的海路阻断,“坦洋工夫”的主要销路被堵死。昔日拥有大小30多家茶行、繁盛一时的茶行街遁入空前寂寥。“茶叶没路走,茶农挖茶头;茶败坦洋败,两街凉溜溜;一路凄泪流,茶行变坟丘……”当年的坦洋民谣诉说着“坦洋工夫”的浮华变迁和沧桑记忆。

    精减伙计,缩小门面,红茶年产量从早年的数千件,锐减至两三百件,茶行顽强坚守了六年后,终因惨淡的茶市倒在了抗日烽烟里。日军投降后,吴润泉的父亲吴奇玉接过衣钵,关停两年的“元记茶行”重新开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元记茶行”却等来了灭顶之灾。吴氏家族因“祖上家大业大”被打成了“地主”,吴奇玉被遣送霞浦三沙劳改场改造,他的两个弟弟则惨遭枪毙噩运。祖宅被没收,茶行被迫关闭,走过了近半个世纪风雨的“元记”商号就这般嘎然而止。

    “限你们两个小时搬出去!”分到了吴家房子的村民威言凛凛。只剩妇孺的吴家上下战战兢兢,被赶进了以前拣茶工人居住的老宅子。

    “整整堆满两个房间的制茶用具,一件都没带出来,全被劈了当柴烧,制茶书册、一箩筐‘元记’商标也被烧了。就连挂在厅堂里,祖父、祖母当年请画匠手绘的大幅肖像画也未能幸免。”回忆起那段惨烈变故,吴润泉一阵酸楚:“祖辈辛辛苦苦创下的事业,就这样毁于一旦。”

    政治上的歧视,生活上的窘困,轰然倒下的吴氏家族陷入了生存危机。“吃苦挨饿,还得随时准备着接受各种各样的批斗、游街。”那段梦魇般的痛苦经历,深深埋藏在吴润泉心中,不愿提及。

    重振“元记茶行”,重现“坦洋工夫”辉煌,成为了那时吴家不可企及的梦想。

    复兴:做最好的“坦洋工夫”红茶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吴氏家族沉眠了三十多年的茶叶梦被唤醒。

    凭着年少时在茶行里耳濡目染学得的制茶技艺,1982年,“元记茶行”第三代传人吴润民在社口镇区创办茶庄,开始了吴氏家族的茶业复兴之旅。

    “当时老字号不允许注册,祖祖辈辈做的都是‘坦洋工夫’红茶,所以就取名为‘坦洋工夫’茶庄,‘元记’商号一放又是几十个年头。”吴润民说,那时坦洋茶区大都种植绿茶品种,他除了沿用老工艺手工试制少量“坦洋工夫”红茶外,更多的则是收购福鼎、政和等地茶青,生产绿茶。“一年下来,就挣了3万多元。要知道,那时候做工的工钱一天也才几块钱啊!”老人说着,一脸自豪。

    就这样,靠着在社口办茶庄捞到的“第一桶金”,返乡开垦荒山、发展茶园,吴润民一步步实现着振兴家族事业的梦想。

    1993年,他的梦想再次破灭。这一年,位于上海的一家玻璃厂需要进购80担的降温茶。得知消息后,吴润民赶赴上海与厂家接洽。这时,他的一位周宁茶商朋友专程找到了他说:他在安徽谈下了一桩茶叶好买卖,需要26担“白毛猴”绿茶,希望吴润民帮忙生产,一起赚这笔钱。为不误与上海玻璃厂的大生意,他一口回绝了朋友的好意。可对方不依不饶,吴润民最终还是应允了。随后,他赶回坦洋,收齐了26担“白毛猴”,运往安徽。第二天收货款时,安徽买家不但不付钱,茶叶也不翼而飞。一番打探,原来,周宁茶商欠着安徽买家一笔钱,便设计将吴润民牵扯了进来,以茶抵债。几番周折,吴润民虽然要回了26担茶叶,却错过了上海的大生意。心有不甘的他运着这些茶叶,辗转北京、上海等地茶叶市场,最终在山东高蜜卖掉了这批茶叶,仅收回茶款2万多元,运费却花了十来万。

    败走高蜜,脎羽而归,吴润民几年来的积蓄付之东流,心灰意冷。随后的日子里,他一直蜗居在坦洋祖宅里,每年做上几十斤的“坦洋工夫”红茶打发生计。而他也成为了坦洋村仍然沿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坦洋工夫”的几位老茶人之一。

    光阴荏苒,进入二十一世纪,福安市委、市政府打造“坦洋工夫”品牌、重塑百年名茗辉煌的种种力举,让吴润民又一次燃起了希望之火。“村里的茶商又多了起来,都是现钱交易。‘坦洋工夫’红茶好的一斤300多元,甚至两三千元。”已是68岁的吴润民今年开春就制作了四五百斤“坦洋工夫”红茶,供不应求。40岁的侄儿吴高峰也欣然向他拜师,学做红茶。两人一起办起了“坦洋工夫”菜茶育苗场,插育茶苗2万多株,并复垦了三四十亩老茶园。

    “现在正是‘坦洋工夫’红茶红火的时候,”老人说,他和族人商议过,筹划要将当年因为历史原因还在别人手里的“元记茶行”旧地买回来,合股办起茶厂,重新注册“元记茶行”商标,把沉寂了几十年的老字号打响,重现祖父当年的辉煌。

    “祖宗在坦洋,茶山在坦洋,人也在坦洋。我要把祖宗传下来的制茶工艺和‘元记’商号传下去,做最好的‘坦洋工夫’红茶!”白发苍苍的吴润民,脸上写满了执着、信心和希望。

    更多
    关闭窗口】【我要打印
    相关阅读
    资 讯
      七旬茶叶工程师:六十年的光阴谱写
      中国山东网讯 在福鼎白茶制作中,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茶叶工程师,他从学茶初始就坚持白茶的传统工艺,坚持自然萎凋,以保持福鼎白茶最初的样子,保证福鼎白茶最原始的味道
      思茅古茶第一人—何仕华
      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从15年前发现思茅一市澜沧拉枯族自治县邦威"国宝级"古茶树,到十几年间一直致力保
      世界茶王现身深圳安化黑茶深圳文化
      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安化黑茶深圳文化周即将亮相第15届深圳茶博会现场。 60家安化知名茶企(展览面积2600多平米)组成有史以来政府组团面积最大、参展
     
    赞助商广告
    最多关注
  • 本周
  • 本月
  • 全部
  • 专题推荐
    西湖农家茶楼 茶商却
    眼下,春茶上市,茶事繁忙。在杭州西湖景区的梅家坞、三台山、茅家埠、龙井村一带,茶商们卖茶的吆喝声此起披伏。西湖
    腰细屁股大的女人更长
    什么样的女性最吸引男人?网传一个笑话说:无论女性有多少优点,男人最终还是会选胸大的那个。不过,新西兰威灵顿大学
    葳盛茶业公司的茶基地
    葳盛茶业公司的茶基地和茶源头之一的倚邦古茶山,如今在人们的脑海中正复苏着昔日的辉煌。 云缠雾绕的
    2014谁在主导普洱茶市
    2013年产量和市场热度的双上升,几乎做普洱茶的都赚到了钱,而营运得差的也几乎保本。2014年,炒茶的几乎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