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中的霞浦茶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4-09-09 来源:福建茶叶网 【字号: 】 浏览

        茶叶门户网8月18讯:霞浦历史悠久,海岸绵长,为闽浙海上交通要道。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始置温麻县,至今1731周年。公元1734年,福宁州升福宁府,是当时福建十府之一。自晋至唐的600多年时间,霞浦先民靠海上交通方便的地理条件,引进茶叶生产技术,开山种茶,制茶饮茶,发展茶叶生产,成为唐代福州地区茶叶主要产区。据福建省考古队挖掘,在霞浦县沙江古县村发现晋代、南朝时期茶具青釉小盅、青釉盅等文物,说明闽东温麻人已有饮茶习俗。晋代医学家、道教名家葛洪(284—364)在温麻县涵江高平山上炼丹、种茶,流传下来有炼丹炉及煎茶的茶鼎。后来,温麻人把此山命名为“葛洪山”。至今山上形成生态茶园,盛产富锌茶。公元804年,日本空海大师随遣唐使入唐求法,不幸遭遇台风。在长溪县(今霞浦县)赤岸村登陆并逗留41天,受到村民的热情款待。空海大师第一次品饮中国茶汤,领略烹茶品饮之情趣,后将陆羽《茶经》中的制茶常识和茶籽带到日本,成为传播中国茶的先驱。
        从《新唐书·地理志》和宋朝淳煕的《三山志》中载云:“福州贡蜡面茶,盖建茶未盛前也,今古田、长溪(当时属福州都督府管辖)近建宁界(当时寿宁一带属建宁管辖)亦能採制,然气味不及”。可见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溪县(今霞浦)先人已开始种茶、制茶。也就是说1300多年前霞浦县已产茶,然而质量较差。明代《八闽通志》物产志“茶”中说:“福州诸县皆产之,……福宁州(今霞浦)亦有……”。明代谢肈淛的《长溪琐语》又云:“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茶。山丁僧俗,半衣食焉,支提太姥无论。即圣水,瑞岩,洪山(牙城一带),白鹤处处有之……亦与清源竞价”。又从万历21年版的《福宁州志》第一卷“食货”中载:“瘟茶、治瘟”。和第四卷“贡辨”中载“芽茶八十四斤一十二两,价银一十三两二钱二分;叶茶六十一斤一十两,价银一两四钱七分九厘。”可见明代我县茶叶不但昌盛,而且由于不断改进制茶工艺提高茶叶品质,已能与清源竞价和“贡辨”给朝庭皇上用了。“圣水“乃指我县城北龙首山巅圣水寺。该寺附近之茶早为不少游览者响往。《福宁府志》第四十一卷中有岁贡林际云的诗:“十里危峦一径冲,禅关长倩白云封,茶烹圣水僧知我,撒手悬崖取自浓。”由此可知圣水的茶已成为寺僧周旋官场的佳品了。

        圣水寺海拔三百三十公尺,当时的茶树多值于寺周不远的地方,现尚有遗茶可据。寺院后的一口井,称之“圣水井”,至今犹存。据说当时寺僧用这口井水烹的茶,色绿汤清,沁人心脾,故取名“清水绿”。龙首山当时的茶树很茂盛,不光圣水寺茶有名,而其他茶农制作的绿茶亦大都可与寺茶媲美。其待征是:能长期保持“三绿”的特色——茶水清绿,叶底碧绿,外形墨绿。后人广称为“福宁清水绿”,即现在的“龙首山清水绿”。

        当时茶农不光从提高质量上推敲,而且又从横向多样化上琢磨。《本草纲目拾遗》(清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版)中载:“闽产瘟茶,福宁府产之。”可见当时福宁府的草药茶是闻名遐迩的。

        霞浦县茶叶生产最盛时期是清末至抗日战争前夕,年产量达一万七千多担。从民国时期的一些布告中可以看出,当时政府对茶叶生产和销售较为重视。如民国二十七年,商品检验局福州检验处“茶商注意”的布告:本处办理茶叶检验,对于出口每批茶叶,必须经过严密检验。其目的在于防止各种劣茶及不良包装的输出,籍以提高国际贸易的信誉,推广闽茶的销路……

        民国十七年2月19日,霞浦县政府发电(一科)118号:县政府,密本年为谋茶叶畅销仰转瑜茶农赶速整理茶园培植茶树以增进质量。1、不要搀和茶末……茶末(通过1英寸具十六网眼之筛的茶末)含量在5%以内的。2、不要多染乌烟:不少闽东红茶,多半着乌烟,以致香气减低,水色变浊,不能卖好价……3、不要作假掺杂:本省运往南洋名埠……4、包装要改良。

        从当时的电文,布告、训令等中可见当时政府对茶叶生产重视的一斑。

        随着口岸通商的发展,各地消费者对茶叶花色品种的要求不一,促使制茶工艺起了多样的变化。茶农们发挥各自智慧,制作了红茶、绿茶、黑茶(即正山小种前身)、白茶、花茶、草药保健茶等。当时用松香等熏制出的黑茶,高质幽香,经销葡萄牙、荷兰等国,被誉为“史王”。

        长期以来,霞浦茶农是以当地菜花为当家品种,他们从中选育出萌发特早的优质品种,如崇儒后溪岭的“春分茶”(即今之元宵茶)等。再从早芽优质品种中耐心精制出“开目绿”、“黄雀嘴”、“莲心茶”等极品茶。这些佳茗早在京津、港、澳等地成为高尚的礼茶。但这些极品茶产量不多,解放前,由福安赛岐“高旭记”、“林富春”以及松罗的“大公司”等几家茶行来霞收购,每年只能收到二、三十担。

        《霞浦县志》二十五卷中增贡芦庆瑜(霞浦人)的採茶歌:“朝采茶采茶山之阿,暮采茶采茶山之鹿,佳人窈窕结队行,撷秀只认旗枪绿,龙团鸡舌品不同,七碗通灵惠泉馥。”真实反映当时茶山盛况。又从《霞浦县志》十八卷:“上东、下东、下西、上西、小南各区皆有种茶,多于山种之……其制而装箱之,曰箱茶,装袋者,曰袋米,皆红茶也。不经簸焙蹂过而装袋者,曰青茶。而炒软以脚蹂过,日晒半乾微炒而成者,曰绿茶。清道光年间多办红茶,民国以来多办绿茶。下西之崇儒,杯溪。上东又之牙城、六都,绿茶颇多于他处,茶品较好。京津帮名之曰,福宁绿茶。绿茶售于京帮或天津帮,红茶售于洋商……”可见当时茶类之多和盛产景况。

        从城关现存(指1985年)的几位高龄老茶贩茶商处得知:清末至民国初,霞浦的茶叶产区基本可以划为三大片:

        东北片:水门、牙城一带,盛产红茶。当时武平设有茶行,直接外运。后来由于海盗群起,海运闭塞,改为陆运,多改制绿茶(莲心茶)。茶行并入福鼎白琳。由牙城“邱茂盛行”兼营。

        西北片:柏洋、杯溪、崇儒一带盛产绿茶,多由盐田“李福兴”、“何协成”、“池双成”茶庄经营,从陆路运往福安、宁德、福州等地加工精制。

        城郊片:包括水坑、五车、涵江、北壁、霞南等地,产茶不多且杂乱(指产品花色多,销路不一)。清末(约距今150年左右)时由林凤炽的“隆泰德记”茶庄经营。收购来的茶叶多运往福州白龙庵的“福茂和”茶行。“隆泰德记”茶庄开设在茶亭头(现霞浦县公安局对面的糖烟酒公司,医药公司所在地)当时有焙笼200多个,日收茶叶200多担。直至其孙林开戴时关闭。后由罗雨川、陈克桂以及水坑的林阿菽等几家经营,多运销福州、香港等地。他们亦少量经营茉莉花茶、桂花茶、玉兰茶、银花花茶等,直销京津、山东等地。其中以陈家的“黄雀嘴”、“桂花茶”、“莲心茶”享名最高。据霞浦县城关茶业站退休职工纪细弟述(纪当时是陈家的雇工),1950年中央来电要几十斤“黄雀嘴桂花茶”,也是陈家茶行的工人窖制的,可见此茶早享盛名。1956年中央农垦部电给福安专区,要求“莲心茶”100斤用于“茶点会”。1947年溪南有“同盛”、“振兴”、“合顺”三家茶庄,年收茶量约4~5百担。下浒、北壁也有种茶,直销宁德、福州。可见此时霞南一带也在蓬勃发展茶叶生产。

      关键词:红茶 绿茶 黑茶 白茶 花茶 开目绿
        分享到:
      更多
      关闭窗口】【我要打印
      相关阅读
      资 讯
        茶瘾茶叶是一种境界茶叶
        凡是“瘾”,指由于中枢神经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泛指浓厚的兴趣。都是一种依赖,长时间或者一段时间没有得到,精神就会受到影响。但瘾对于人来说,有此是不好的
        行知评茶师精修认证课程(2018年雪
        弘扬茶文化,促进茶经济,致力茶教育!行知评茶师精修认证课程(2018年雪月一班)结业典礼如期举行!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自2010年成立以来,为茶行业培养
        茶俗婚礼:传承千年茶文化茶叶
        原标题:茶俗婚礼:传承千年茶文化“人生一世大代志,婚姻嫁娶选佳期。以茶为礼好风气,生根发芽旺夫妻。”见过掀盖头、拜天地的传统婚礼,见过教堂里神圣宣誓的西式婚礼
       
      赞助商广告
      最多关注
    • 本周
    • 本月
    • 全部
    • 专题推荐
      松阳县开始茶农正采摘
      2月26日,松阳县樟溪乡肖周村茶园里,茶农正采摘今年第一批“乌牛早”茶。随着气温回升,松阳各地的“乌牛早”春茶
      聚焦新时代发展 全面
      古道茫茫,马铃铿锵。茶马古道上的马蹄仍历历在目,廊桥仍屹立在风雨中……泡一盏黑茶,温热的芳香弥漫整个空间,雀舌
      花茶的好处与瘦身美容
      拥有雪白肌肤是所有美女们的首门功课,想要肌肤完美透白,又懒得做运动?小编告诉你用花茶瘦身美容,可不要小看了花茶
      中国高端红茶势头强劲
      前两天,下半年的首场寒潮来袭,让温暖的南方也有了阵阵凉意。与直线下降气温呈鲜明对比的是,在茶市场,红茶销量在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