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门夹山与“茶禅一味”的历史渊源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4-09-15 来源:福建茶叶网 【字号: 】 浏览

      进门一杯茶,中国人最悠久、最礼节的待客之道。

      茶,贵在保健养生,它是中华文明对世界饮食文化的伟大贡献。品茗论道,因茶悟禅,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滋养,茶已不单单是饮品,更是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

      古城常德,茶香飘溢,茶蕴深重,独具特色。这一方土地上不断衍生的茶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实在值得说道。当然,与之相应的茶产业发展出路更值得当下常德人思考与探索。

      中华茶文化源头在城头山

      记者:长期以来,人们认定中华茶文化源自神农传说,您也认同这一观点吗?

      周小云(城头山文化研究会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我国过去在没有考古文物佐证的前提下,凭借历史传说,并由我国“茶圣”陆羽所著《茶经》及其他典故用文字形式记录没有文字前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阶段性观点。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于1979年被发现后,30多年的考古成果与茶文化社科研究将推翻这一论点。中华茶文化源头并非远古神农传说,而是具有“真凭实据”的城头山。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土陶系列茶具,澧县太青乡大、小桐山发掘出5000多万年前自然演化遗存至今的“澧县小叶”野生茶树群落,这两大发掘成果的鉴定与研究,经国际权威茶文化专家程启坤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国家级茶文化专家蔡镇楚教授认定,中华茶文化起源于澧县城头山与万顺(年、寿)桥7000年前的野茶陶杯文化,也就是说,城头山与万顺(年、寿)桥野茶陶杯文化的探索研究与认可,将中华茶文化源头向前推进了2000年。

      本人承担的2012至2014年省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委托课题研究证明,我们人类发现并利用野茶是从采撷“澧县小叶”野茶开始的。而云南、贵州、四川遗存的7000多万年前衍生的数十米高的大叶野茶在当时不便人类采摘与利用。进入新石器时代,地处澧县太青乡大小桐山的万顺(年、寿)桥先民、澧阳平原的城头山先民敢为人先革新了旧石器时代靠摘野果、打野兽、喝生水为生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且把当时澧县遗存的小叶野茶利用到先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用以提振精神和抗病免疫。

      《澧县城头山野茶文化起源的历史地位与当代利用价值研究》主课题论点认为,前6500年期间,城头山先民利用澧县小叶野茶、制茶擂钵制成干茶后,又用城头山的土陶窑烧制储茶茶罐,烧开水用的陶豆与陶釜、舀开水用的有把的土陶杯、沏茶用的大土陶杯和喝茶用的无把小土陶杯,羹煮和冲泡饮用野茶,后用烧制的大型储茶陶缸通过船运到长沙中下游及中原地区,交易野茶,推广野茶陶杯“和”文化,促进了人类由部落社会经由酋邦社会向早期国家的递演变进程。由此,城头山野茶文化必将成为引擎常茶、湘茶,乃至中国国茶创造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文化根基。

      茶禅一味出夹山

      记者:石门夹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世界茶禅文化的源头,那么,茶与禅,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茶禅一味”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龙西斌(石门县博物馆馆长、夹山管理处副主任、副研究馆员):茶禅是文化,禅茶是产品。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茶禅文化。“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茶禅文化精神过去概括为“正、清、和、雅”。现在有专家概括为:“对过去懂得报恩的人,对现在懂得敢于担当的人,对未来懂得敢于奉献的人。”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同的。

      什么是禅茶呢?禅茶是僧人在寺院借以传递禅定内涵与境界的茶。过去是指僧人用平常的心来种植、栽培、制作并用于礼佛、敬客、自饮的茶叫做禅茶,禅茶赋予了茶的灵性,要求我们种好茶、制好茶、喝好茶、藏好茶、卖好茶。换一种说法:禅茶的境界指的是心灵的境界、种茶的境界、制茶的境界、卖茶的境界、品茶的境界。夹山的禅茶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差异性,有很深厚的文化价值。

      唐朝,善会和尚从师于华亭船子德诚,一日师父对善会说:“你跟我多年,如今道行圆满,出外传道去吧!”善会问:“但不知何处是归宿之地?”师父唱出偈语:“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公元870年仲春,善会云游到夹山,见到夹山林丰水秀,白猿抱子戏于青嶂间,飞鸟衔花投于碧泉中,便留下来开山建寺,居之十余年,首唱禅茶境味之说。“夹山境地”的真正含义是从饮茶之中所领悟到的禅机、禅理或禅意、禅境,一种清寂明净、纯洁秀美的情趣,一方自由自在的身性的天地,一座无拘无束的心灵的家园,一种因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禅心、心心相印的涅槃境界。

      据日本当代禅学专家秋月龙珉著《禅海珍言》中,以“茶禅一味”为题介绍了一则公案:“夹山和尚喝完一碗茶后,又自斟了一碗茶递给寺僧,寺僧正欲接碗,和尚陡问:‘这一碗是什么?’寺僧一时语塞。”夹山善会和尚“这一碗是什么?”开辟了“茶禅一味”之源。据《祖堂集》卷笫七载:师(夹山和尚)令大众镢地时,佛日倾茶与师,师伸手接饮茶碗,佛日问曰:“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旁,”速道,师云:“瓶有盂中意,篮中几个盂?”对曰:“瓶有倾茶意,篮中无一盂……”这段文献记述了夹山和尚师徒二人通过茶、茶盂来比喻佛法的修行,在相互考问中印证自己的悟道——茶可喻禅。

      那么明确提出“茶禅一味”,并从理念上发扬光大的是两宋时期的圆悟克勤禅师。宋政和元年,圆悟出三峡南游,与当时寓居荆南的丞相张商英相遇,两人讨论《华俨经》旨要,深得张商英的赏识。张商英以师礼邀留圆悟主持夹山灵泉禅院。在夹山,圆悟推崇并评唱五代重显禅师雪窦的《颂古百则》一书,门人记录汇编成《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世称“宗门第一书”。圆悟主持夹山10余年,他潜心研习茶与禅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与思辩来品味茶的奥妙,终于悟出了“茶禅一味”——‘真、俗’不二得‘圣’谛的禅机。

      后世禅宗弟子将“茶禅一味”理念带入余杭径山寺,传播到南宋的文化中心武夷山。南宋末年,《碧岩录》、圆悟“禅茶一味”墨宝以及“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偈联传入日本,后经发扬光大,渐渐形成日本茶道。石门夹山寺成为饮誉海内外的“茶禅祖庭”。

      夹山茶禅文化影响着中国文化近千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国茶文化和禅文化的精神核心和内涵,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记者:文化对一个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茶禅一味”文化的影响带动下,石门茶叶产业经历了怎样的辉煌?

      龙西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产业的命脉。“茶禅一味”文化带动了石门茶叶产业的发展。宋代,石门茶叶名扬天下。北宋蔡襄于宋皇祜年间著有《茶录》一书,书中载有“石门产牛牴茶,为贡品”之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副会长于观亭在其所著《中国茶人手册》“中国茶叶之精华”一章中,对历代贡茶曾具表详列。由唐到清,主要贡茶17种,石门牛牴茶即在其中,与四川蒙顶云雾、福建武夷茶并列。

      近代,石门茶叶生产的辉煌时期在清代光绪年间。1889年,广东商人卢次伦来石门泥沙(今壶瓶山镇)开办茶厂,加工红茶,鼎盛时期,红茶生产加工扩及南坪河、深溪河、黄连河、大小京州、狮子溪、清官渡、太坪、所市、苏市、安溪、罗坪和湖北鹤峰、长阳、五峰等地。卢次伦在泥沙下街临河一片约7000平方米的隙地上,建房造厂,并亲自将茶厂命名为“泰和合红茶号”,寓意天地交泰、中和万物、六合同春。全厂内外员工(含各分庄、津汉两庄)近6000人,茶农万余人,拥有商船百余艘,骡马500余匹。1894年产茶10万斤、1895年产茶12万斤、1897年突破20万斤、1899年突破30万斤大关,所有“宜红茶”全部远销英国,与当时产于安徽祁门县的“祁红”茶分庭抗礼,有“北祁红、南宜红”之说。

      近年来,茶叶已成为石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石门现有茶园12万亩,年产干茶1万吨,年产值3.5亿元。全县20个乡镇(区、场)中有10个乡镇主产茶叶,全县茶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技术人才300多人,其中获得高、中级职称的农艺、茶艺、评茶、制茶专家近百人。石门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石门银峰”等名茶数次获国内、国际金奖,2010年成为“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唯一指定用茶”。今年6月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夹山牛牴禅茶又喜获银奖,夹山茶禅文化成为打造石门茶叶强势品牌的有效载体。

      石门县拟计划今年10月举办千年国际茶禅文化论坛和万人品“禅茶”的活动,并在夹山建立千年国际茶禅文化论坛永久性会址,打造“中国禅茶之都”品牌,制订禅茶相关标准,使夹山真正成为世界茶禅文化的溯源地、世界禅茶祖庭朝圣地和世界茶禅文化的传播地。

      本土茶产业缺一张响亮的名片

      记者:茶有哪些品种?常德的茶叶种植有何优势?

      刘立辉(市茶叶流通协会执行秘书长):茶是上天赋予人类的灵丹妙药、仙草。茶的作用很大,能抗癌、抗氧化、抗衰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消炎、消毒、消臭。

      茶分六种,清茶养性,绿茶养智,红茶养颜,黑茶养身,黄茶养神,白茶养寿。因此,我们要选择性喝茶、科学喝茶。当然,喝茶的最大缺点就是过量易引发结石症。

      茶为国饮,湖南为先,那么,我还要补充一句,常德为优。在全国地级市里,常德茶叶产量32万亩,仅次于福建安溪的50万亩;常德茶叶质地上乘,有1.2万亩茶属于茶叶种植最好的海拔高度(800米至1200米),仅次于台湾高雄,专家认为,这个海拔高度对茶生长最有利,茶叶营养最充分,无公害;常德茶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历史记载上,有这样一句话:“茶禅一味出夹山”,禅是中华文化的高境界,茶与禅的结合源自石门夹山,这是常德得天独厚的的茶文化特色。

      记者:当前,常德茶叶有哪些好的品牌?要成为影响全国的大品牌,需要打破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刘立辉:常德本土茶产业分三块:石门银峰、银针是清茶、绿茶等有机茶类,品质优良,特别是东山峰、壶瓶山等海拔在600至1000米一带,茶叶质地好;桃源的野茶王、古洞春等大叶茶,是常德特色,制作方式独特,较有名气;澧县、津市一带出产的茶以太青野茶、双上绿芽为代表,清明前后,采摘茶叶顶梢芽尖,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与创新现代制茶工艺相结合的科学制作方法,其品质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今年“湘茶大赛”中,“太青野茶”系列产品中的“太青野芽王”和“太青野毛尖”,以色、香、味、形突出的综合比分名列“五星级优良奖”,双上绿芽获“四星级优良奖”。

      与桃源沙坪接壤的益阳安化,茶资源优势对等,同是茶马古道所经地。100多年前,两地同时做黑茶,安化黑茶成功转型,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在沅陵,种一亩茶园,开一家茶叶店,政府部门会补贴一定数目的扶持资金,极大调动了当地茶农、茶商的积极性。

      常德茶产业要做大做强,还缺一张响亮的名片,即经营营销品牌。常德茶叶品牌不少,但品牌涣散,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组合拳,单靠一个企业、一个茶品牌来助推常德茶产业,财力、人力都达不到。

      像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安化黑茶、岳阳黄茶等,在全国知名度高,与品牌文化宣传不无关系。反观常德,许多茶产地沦为外地茶叶品牌的原材料基地,为外地茶品牌做起了嫁衣裳,这应该引起常德茶商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思考。如何将本土茶商组合起来,通过精加工提高茶品的附加值,打出常德茶叶的一个响亮口号,使之与常德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相匹配,这是我们当下亟待着手的事情。

      记者:如何让常德茶产业飞得更高更远?

      周小云:常德茶业的春天迫切需要政府与市场在转轨对接中真转型、真升级、动真格,抢抓发展机遇。今年,我应邀起草的《常德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建议中曾提出:我市武陵山茶区地处北纬300,生态优势得天独厚,文化底蕴独树一帜,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养育了这方热土人杰地灵的卓越茶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尽快科学启动“常德茶业人才机制工程”和“常德茶文化附加值创意工程”,把学过茶、懂种茶、会制茶、好品茶、能卖茶、善创意的领导和专业农艺师、评茶师(员)、茶艺师、技术员、茶学系大学生和湖南农大培训生,组织并选拔到抓茶岗位和“新常德、新茶业、新发展”第一线,弘扬城头山先民“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中华野茶文化核心价值观,奋发作为,抢占鳌头,我们才能冲出重围,为常德茶叶插上“文化之源、生态之饮、和谐之液、和平之叶”的翅膀,创造出中华民族文化、生态茶业——“城头山牌·常德绿”!


      关键词:茶文化 茶具 绿茶 黑茶
        分享到:
      更多
      关闭窗口】【我要打印
      相关阅读
      资 讯
        茶瘾茶叶是一种境界茶叶
        凡是“瘾”,指由于中枢神经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泛指浓厚的兴趣。都是一种依赖,长时间或者一段时间没有得到,精神就会受到影响。但瘾对于人来说,有此是不好的
        行知评茶师精修认证课程(2018年雪
        弘扬茶文化,促进茶经济,致力茶教育!行知评茶师精修认证课程(2018年雪月一班)结业典礼如期举行!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自2010年成立以来,为茶行业培养
        茶俗婚礼:传承千年茶文化茶叶
        原标题:茶俗婚礼:传承千年茶文化“人生一世大代志,婚姻嫁娶选佳期。以茶为礼好风气,生根发芽旺夫妻。”见过掀盖头、拜天地的传统婚礼,见过教堂里神圣宣誓的西式婚礼
       
      赞助商广告
      最多关注
    • 本周
    • 本月
    • 全部
    • 专题推荐
      女人多喝这茶美容养颜
      女人多喝菊花茶有哪些功效,菊花茶是很多朋友都比较喜欢的,尤其是电脑族每天坚持喝菊花茶可以健康排毒。因为菊花茶中
      湘茶格局生变,湘西板
      首先异军突起的,无疑是曾产出诸多名茶的湘西。2014年初,湖南省政府印发《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建
      以小博大茶叶办公茶逐
      近几年,随着国内高端茶叶市场的持续低迷,安溪许多茶企推出大众茶,除了自饮和商务用茶外,针对公务、企业办公的茶特
      饮茶养生忌喝过量
      唐代《本草拾遗》中描述茶的功效时有"久食令人瘦"的说法,茶汤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能够溶解油